

用行动证明,采购商信心依然!透过“中国第一展”看外贸韧性
央视网消息:作为“中国第一展”,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外贸的“晴雨表”和“风向标”。本届广交会的展位依然是“一位难求”,中国的外贸企业正通过多种方式从容面对关税冲击。多家国外参展客商也表示,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品质依然充满信心,期待通过广交会平台建立与中国的深度链接。
中国企业积极寻找新出路 加大新市场开拓
广交会上,这位生产风扇和暖风机等产品的中国参展商介绍,早在两年前,企业就开始提前布局,在马来西亚投入电源线、马达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。2025年4月,他们快速启动成品组装,并加大了新工厂的扩建。
加大研发投入 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
众多中国外贸企业积极调整策略,加大研发投入,推出一系列契合市场新需求的创新产品。在广交会上,各类融入智能化、绿色化元素的产品琳琅满目,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的步伐。
新产品新技术 中国智造“圈粉”全球客商
各国采购商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品质信心依然,他们表示要继续从中国买到高品质产品,并带回到他们的市场。
瑞典采购商塞拉诺·阿尔弗雷德表示,他发现广交会实际展出的科技水平完全超出他的预期,所有展品都显得非常前沿,充满科技感,简直让人惊叹,尤其是融入了人工智能。他能预见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会有广泛的应用场景,他希望能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。
智利采购商维森特·图农表示,看到所有的产品和各种各样的东西,真是疯狂,从护肤品到科技产品,再到各种机器,应有尽有。他们已经和中国的两家工厂合作过,这次来展会就是想找到他们,希望能见到他们。
专家:中国外贸顶压前行尽显强大韧性
业内人士表示,中国外贸企业在这场广交会“大考”中,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韧性与潜力。广交会的热闹景象,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: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,凭借产品优势、创新能力以及强大的产业链支撑,中国外贸有能力在风雨中稳步前行。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经济学专家万喆表示,我们能看到贸易规则里在一个重构时刻,美国的所谓关税政策本质上是通过霸凌来重塑产业链,但是效果是适得其反,像欧盟、东盟都已经在加速制定自己的贸易规则。在这个博弈当中,广交会也成为了规则突围的前沿阵地。中国通过设立绿色贸易、绿色通道、数字贸易等的专区,推动形成新的国际标准。这些企业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,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的选择,而不是政治强制。未来的全球贸易将不再是零和游戏,而是多元主体在规则重构中寻找新的平衡点。